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欢迎广大农业科研院所和生物试剂公司与我刊合作广告事宜

联系人:刘文祥

咨询电话:0731-84693060

传真:0731-84691323

投稿与咨询邮箱:agrist@hunaas.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省农科院试验大楼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邮编 410125

访问量:117893

  • 镉胁迫条件下淹水时间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英文)

    刘昭兵;纪雄辉;官迪;谢运河;朱坚;彭建伟;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外源添加镉模拟土壤镉污染,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淹水以及淹水时间对水稻产量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处理(CI)相比,其他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均出现一定程度减产,其中全生育期湿润灌溉(WI)、分蘖盛期开始淹水1~4周(T1、T2、T3和T4)5个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3.7%、16.0%、15.5%、20.2%和18.6%。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糙米Cd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全生育期淹水处理(WF)的糙米Cd含量最低,仅为全生育期湿润灌溉处理(WI)的3.4%。在相同淹水时间条件下,分蘖盛期开始淹水1~4周处理的糙米Cd含量较灌浆开始淹水1~4周处理的分别降低了27.1%(P<0.05)、46.6%(P<0.05)、56.0%(P<0.05)和35.2%(P>0.05),平均降幅为41.2%。水稻茎叶Cd含量与糙米Cd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水稻茎叶对Cd的转运效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的水稻茎叶和糙米Cd富集系数变异极大,其中全生育期湿润灌溉处理(WI)和全生育期淹水处理(WF)相比,糙米Cd富集系数相差28.0倍,茎叶Cd富集系数相差17.8倍。可见,淹水能有效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累积,这种抑制效果与淹水时间呈正相关,且分蘖盛期淹水对水稻茎叶和糙米Cd累积的抑制效果优于灌浆期淹水。

    2018年04期 v.1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
  • 铅锌尾矿周边稻田土壤中耐镉细菌的分离筛选(英文)

    张祺玲;彭玲;徐远芳;郭峰;邓超;李文革;

    微生物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挖掘耐镉微生物资源,采集湖南某铅锌尾矿周边稻田土壤,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和浓度梯度筛选,获得耐细菌镉菌株,通过对耐镉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并对耐镉菌株的耐镉能力、镉去除能力及对其他重金属的耐性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耐镉菌株中3株能在Cd~(~(2+))浓度为700 mg/L的固体平板生长,菌株编号为KDT、KGJ、TU,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判断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s.)。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Cd~(2+)浓度大于250 mg/L时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延迟期时间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其中菌株TU耐镉能力最强;菌株TU对3种重金属耐性能力顺序为Cd~(2+)> Zn~(2+)> Pb~(2+);Cd~(2+)浓度为150 mg/L条件下,3个菌株KDT、KGJ和TU均具有较高的镉去除能力,镉去除量分别为7.596 mg/g、12.237 mg/g和36.926 mg/g;3种菌都有较好的耐镉能力和镉处理能力,为镉污染稻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2018年04期 v.19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耐镉棘孢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其镉吸附特性(英文)

    邓亚男;彭迪;王立峰;周小毛;满益龙;柏连阳;

    为筛选鉴定耐镉真菌及研究其镉吸附特性,采用Cd~(2+)浓度梯度压力驯化法从镉污染稻田土壤中分离到耐镉菌株HD228,综合菌株形态特征、ITS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结果表明,该菌株耐22 mmol/L Cd,对Cd的吸附率可达79.88%,对Pb、Zn、Cu具有很强耐性,Pb、Zn、Cu对HD228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80 mmol/L、>80 mmol/L、>30 mmol/L;菌落直径与重金属浓度呈负相关,20 mmol/L时菌落不规则;能在pH值4~8、温度20~35℃条件下良好生长,最适生长和耐镉pH值为5、温度为30℃,温度和pH值均不影响其耐镉能力;其发酵液对水稻出苗、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发酵液40 mL(200 g土)用量对水稻具有促生作用,对镉胁迫水稻具有解毒作用。HD228具有应用于镉污染水稻田治理的潜力。

    2018年04期 v.19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土壤调理剂降低镉生物有效性但抑制大豆生长(英文)

    孙耿;罗尊长;孙梅;黄凤球;周旋;刘杰;

    大豆是一种易吸收镉(Cd)的作物,危害人体健康。为探索典型土壤调理剂对大豆Cd含量及其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物(T1)和硅钙镁氧化物(T2)为土壤调理剂,在湘潭和醴陵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试验点土壤pH值增加明显(P <0.05),达0.7~1.1个单位,大豆茎、叶、荚和籽粒中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湘潭试验点土壤有效镉降低11.9%~16.0%,同时富集系数(EF)和转移系数(TF)分别降低37.9%和23.5%,差异显著(P <0.05)。2类典型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和种子的有效Cd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大豆株高和产量均有一定的降低。综上认为,2类典型土壤调理剂降低了镉的生物有效性,但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2018年04期 v.1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甘蓝型油菜BnNIP7;1基因的结构及序列分析(英文)

    夏张婷;隋丽波;唐伟杰;孙超;汪骞;周尧;于丽欣;杨进成;林良斌;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也是一种喜硼植物,硼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以4种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花油7号、中双6号、中双8号和中双9号)为材料,对BnNIP7;1基因的结构和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nNIP7;1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多拷贝存在,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中存在碱基插入、碱基缺失以及较多的碱基替换,但外显子中不存在碱基插入、碱基缺失,仅存在少量碱基替换突变,导致中双9号的BnNIP7;1-ZS9b基因编码蛋白有3个氨基酸改变,花油7号的BnNIP7;1-HY7b基因出现赭石密码突变而使得其编码蛋白仅47个氨基酸,丧失了功能。生物信息学表明BnNIP7;1蛋白是一种膜蛋白,具有6个跨膜区,说明它与硼酸的吸收转运有关。

    2018年04期 v.19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中国温室黄瓜灰霉病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英文)

    李培谦;冯宝珍;孙奴奴;刘缙;

    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温室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啶酰菌胺。本研究中,采集了11个乡镇的温室黄瓜灰霉菌标本,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了163个菌株。利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C_(50),其范围为0.045μg/mL to 50.148μg/mL。有101个菌株为抗性菌株,这些地区的抗性频率为33.33%到86.67%。大多数菌株表现为低抗或者中抗,其中中抗水平菌株抗性频率最高达到80%。测序分析发现,抗性菌株SDHB基因在His272处发生了点突变。适应性分析发现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暗示,灰霉病群体对啶酰菌胺的稳定抗药性可能会导致防治的失败。

    2018年04期 v.19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 ]
  • 苦瓜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英文)

    张景云;关峰;缪南生;涂建辉;万新建;

    苦瓜的遗传背景比较狭窄而性型丰富,是研究雌雄同株植物花芽性别分化的良好材料。本综述从形态学到细胞学,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生物学,以及其调控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全基因组的测序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为苦瓜性别分化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有望通过多个层面和角度综合研究苦瓜性别分化,为今后调控苦瓜性别分化、性型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18年04期 v.19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不同越冬低温对当归春化抽薹的影响(英文)

    贾贞;狄胜强;赵菲佚;李三相;王顺才;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作物,生产中早薹是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春化是引起早薹的根本原因。在冬贮期对当归苗分别进行-5、0和5℃持续及各温度间的定期转换处理,次年栽植至产区大田以分析不同低温冬储对当归春化早薹的影响。结果表明0℃持续处理早薹率最高,而-5℃处理早薹率最低;-5℃初始短时处理可以促进当归的早薹,而栽前的5℃处理可加快当归芽的发育和生长;在适宜温度下,当归的早薹率与处理日数呈正相关。因此,-5℃持续冬储可抑制当归苗的春化而减少早薹,当归春化是与处理日数相关的连续性事件,这项研究对当归苗冬储和栽培具有参考作用。

    2018年04期 v.19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致读者

    <正>《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综合农业类英文科技期刊,主编为袁隆平院士,国内统一刊号CN43-1422/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229,双月刊。刊物主要收录与农业科学相关的种业科学、生态坏境和植物保护等应用基础研完成果,旨在宣传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报道国内农业科研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竭诚欢迎您的支持与参与。

    2018年04期 v.19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