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欢迎广大农业科研院所和生物试剂公司与我刊合作广告事宜

联系人:刘文祥

咨询电话:0731-84693060

传真:0731-84691323

投稿与咨询邮箱:agrist@hunaas.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省农科院试验大楼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邮编 410125

访问量:117929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灌区粮食产量预测研究(英文)

    宰松梅;贾艳辉;温季;郭冬冬;

    对常用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述,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灌区产量预测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采用二次规划方法代替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来解决函数估计问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利用结构风险原则时,在优化目标中选取了不同的损失函数,即误差ξ_i(允许错分的松弛变量)的二范数。这使得最小二乘向量机的优化问题为:min(1/2)‖w‖~2+C(1/2)sum from i=1 to 1ξ_i~2(ξ_i是松驰变量;C为正则化参数)。用于函数估计的最小二乘SVM为:y(x)=sum from k=1 to Nα_k K(x,x_k)+b。采用等式约束可以将求解的优化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大大减少算法的复杂性,另外,采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最小二乘SVM仅需确定γ、σ2个参数(γ为可调参数,σ为核函数宽度系数),参数的搜索空间由标准SVM的三维降低到二维,极大地加快了建模速度。对γ,σ2个参数通过模型评估来确定参数最优值,大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对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作物产量进行模拟计算,并用检验样本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小二乘SVM预测的最大误差7.12%,平均误差4.81%;灰色理论预测的最大误差38.36%,平均误差17.52%;神经网络预测的最大误差10.40%,平均误差6.80%。可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推广能力,预测结果优于灰色预测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可作为灌区粮食产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2009年06期 v.10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9 ]
  • 植物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英文)

    李新建;

    研究植物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问题,就植物的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性,讨论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单基因遗传是指后代继承亲体中的某一种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如果所考虑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种基因A和B控制的,那么后代就仍有2种可能的基因A和B。假设某种植物有A、B2种不同的单基因型,且具有单基因遗传性。采用A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的基因都是A。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1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也称基因型),这样的遗传是双基因遗传。如果所考察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个基因A和a控制的,那么就有3种可能的基因对,分别记为AA、Aa和aa。假设某种植物有AA、Aa、aa3种基因型,且具有双基因遗传性。采用aa型与每种基因型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都是aa型。可见,在植物的基因遗传中,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双基因遗传,用某种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这种后代,则经过若干代后,这种植物的基因均为该基因。该研究为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9年06期 v.1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生物的进化趋势与不对称进化研究(英文)

    李易洲;

    生物进化通常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即在地球上越晚出现的生物其结构越复杂。该研究揭示了由于生物在从同一个进化平台上演化生成的生物中,结构趋向复杂的部分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结构趋向简单的部分所占比例,即不对称进化,从而导致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还解释了不对称进化形成的原因,并列举了有关生物不对称进化的许多重要证据。

    2009年06期 v.10 7-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超级居群:连接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桥(英文)

    李天星;

    在达尔文(1859)看来,新物种只有通过竞争或者自然选择的方式淘汰原有物种才能进入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并成功定居下来。然而,新物种进入生境并成功定居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由于超级居群能在全球尺度上改变整个地球环境,从而能在原有环境中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微环境来,正是这些全新的微环境使新物种避开了和原有定居者的剧烈竞争,很容易地进入了一直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中并成功地定居下来。换句话说,超级居群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分化,导致了全球尺度上的生境多样性。同时,超级居群通过环境的异质化为新物种准备好了很多全新的微环境,新物种在全新的微环境中的成功定居实现了新物种和原有定居者的长期共存。而这种长期共存导致了整个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超级居群是地球上很多新环境的创造者,是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桥梁,据此就能很容易地解释新物种为什么不时能和原有定居者共存甚至依赖于原有定居者,从而导致二者间剧烈竞争缺失的现象。

    2009年06期 v.10 11-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摘要)(英文)

    陈华友;齐向辉;耿旭;徐庆刚;

    [目的]优化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通过系列预处理和初步层析和精细纯化试验。发酵液固液分离和预处理:大批的发酵液采用连续流离心,取上清液,滴加50%三氯乙酸,当pH值达到2.2~2.5时停止滴加,静置1 h,离心,取上清液,用饱和NaOH调pH值回中性。然后利用SYNDER-UF202型超滤装置进行超滤浓缩脱盐,先用孔径为0.1μm的滤膜芯进行微滤除大固粒,再用截留分子量为1 000 Da的超滤膜芯进行超滤浓缩,加蒸馏水重复超滤浓缩脱盐。然后在等电点pH 4.0左右进行6倍体积的乙醇沉淀浓缩。离子交换初步层析:最佳pH值8.0,以Tris-HCl缓冲体系为佳;强阴离子交换选用Q Sepharose F.F.介质;系统电导率6 ms/cm,水蛭素的最大上样量以每毫升介质240 ATU为佳,流速1 ml/min;优化工艺在强阴离子交换HiPrep 16/10Q上放大。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柱纯化水蛭素: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流速对纯化效果影响不大,上样量可在10ml左右。[结果]优化的分离纯化路线为:大量发酵液→离心→三氯乙酸处理(91%回收率)→再离心→超滤浓缩脱盐(80%回收率)→乙醇沉淀浓缩(82%回收率)→强阴离子交换(90%回收率)→硫酸氨沉淀浓缩(90%回收率)→Sepharcyl S-100凝胶过滤(回收率93%)→纯品(总回收率=91%×80%×82%×90%×90%×93%=45%,纯度95.1%)。[结论]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分离纯化水蛭素研究提供借鉴。

    2009年06期 v.1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6 ]
  • 超声波/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摘要)(英文)

    杨培周;姜绍通;潘丽军;罗水忠;黄俊;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先以2%的H_2SO_4超声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单因素试验研究固液比、酸溶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酸浓度对发酵液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再以单因素测定结果为基础,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高纤维素酶活的因素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分别以新华定量滤纸50 mg/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10mg/份,脱脂棉花50 mg/份为底物,分别对应FPA、Cx、β-glucosidase,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影响FPA和β-Glu酶活因素大小依次为酸浓度、酸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影响Cx的因素依次为酸浴时间、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产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为: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在该条件下,利用玉米芯作为唯一C源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活分别为FPA 15.82 U/ml、Cx 39.9 U/ml、β-Glu 55.94 U/ml。验证试验也确定了其准确性。[结论]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009年06期 v.1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55 ]
  • 一种改善普通数码相机对微小花果拍摄功能的方法(摘要)(英文)

    洪亚平;张亚冰;

    [目的]解决在野外难以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出微小花果清晰照片的问题。[方法]先将普通数码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微距"(或"柔和人像"),关闭闪光灯。然后,用放大镜将要拍摄的花果放大,再用数码相机的镜头对着被放大的花果进行自动对焦。当液晶屏上显示出对焦完成的绿框,且此时液晶屏上的花果图像变得比较清晰时,则可按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照片拍摄好后,可在电脑上对照片进行选择、剪辑或放大等后期处理。必要时,也可以用专业的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结果]利用此方法,在野外对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和蒺藜(Tribulus terrester)的花序或花进行拍摄,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照片。[结论]通过加置放大镜改变数码相机的光学系统,可以改善普通数码相机对微小花果的拍摄功能,能很容易地拍摄到微小花果的清晰照片。

    2009年06期 v.1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农业生物技术

  • Induced in vitro Expression of Human Lactoferrin in Goat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

    <正>[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induced expression in vitro of goat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and evaluat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mammary gland specific vector and foreign protein at the cell level.[Method]Goat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 transfected by human lactoferrin gene was inducted by culturing in DMEM/F12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 mg/L insulin,5 mg/L prolactin and 1 mg/L hydrocortisone.Supernatant was collected per 6 hours and concentrated.Expression situation of foreign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There was target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induced culture medium,which molecular weight was about 42 kD.[Conclusion]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can induce goat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 to express foreign gene,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researching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 and producing mammary gland bioreactor.

    2009年06期 v.10 23-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蕨类植物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摘要)(英文)

    沈洁;罗安才;

    [目的]研究蕨类植物DNA提取的方法,为进一步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改变试剂的用量以及操作方法对CTAB法提取DNA方法进行了改进。①取0.5~1.0 g新鲜叶片,加液氮充分研磨成粉末,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2%CTAB600μl及10μl巯基乙醇;②65℃水浴15 min(期间取出振荡1次),冷却;③加500μl氯仿/异戊醇(24:1)上下颠倒数次至液相深绿色;④12 000 r/min离心3 min;⑤取上清液至-1.5 ml离心管,重复步骤③、④;⑥取上清液至-1.5 ml离心管中,管内预装1 ml 95%乙醇。室温静置2 h;⑦12 000 r/min离心3 min;⑧弃上清,用70%乙醇(约4400μl)洗涤沉淀,真空干燥器干燥。干燥后加低温保存;⑨使用时加100μl超纯水溶解。-25℃保存。提取出的DNA样品中加超纯水50μl,混匀后,用石英比色杯于DU(R)800分光光度计中测定紫外消光值,根据其在260nm和280 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计算DNA产率,根据A_(260)/A_(280)判断DNA样品的纯度。DNA样品的浓度(μg/μl)为:在260 nm的紫外消光值×核酸稀释倍数×50/1 000。纯DNA样品A_(260)/A_(280)紫外消光值应为1.8,A_(260)/A_(230)值应大于2.0。A_(260)/A_(280)值大于1.9时,表明有RNA污染,小于1.6时,表明样品中存在蛋白质或酚污染。A_(260)/A_(230)值小于2.0时表明溶液中有残存盐和小分子杂质,如核甘酸、氨基酸、酚等。分别对常规CTAB法和改进CTAB法提取出的蕨类植物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验证提取出DNA的质量。[结果]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蕨类DNA,其主带(基因组DNA)更加明亮,且与其他杂带区分明显,表明DNA的降解较少,DNA得率及纯度都有了很大提升。[结论]改良的CTAB提取法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蕨类植物DNA。

    2009年06期 v.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1 ]
  • 籼稻品种Kasalath遗传转化条件研究(摘要)(英文)

    王维旭;张骥诚;刘学群;王春台;刘新琼;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针对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①共培养条件的优化:愈伤组织接入共培养基时分2组,1组加1层灭菌滤纸,1组不加。②共培养时间的优化:分别于农杆菌液侵染愈伤1,2,3,4 d观察。③共培养后处理方式的优化:方式1,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多次至水清亮无混浊悬浮物,然后用含有羧苄青霉素的灭菌蒸馏水浸泡30 min,放置在有3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短暂干燥。方式2,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置于带2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干燥,干燥3 d后取出。2种方式干燥后的愈伤组织均接入含40 mg/L潮霉素筛选压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2次,每次2~3周。[结果]Kasalath的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侵染后,经过共培养,再经筛选培养出抗性愈伤直至分化成转化苗,共培养时问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较大。如果共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农杆菌过度生长,随后的筛选培养中即使加入抗菌的羧苄青霉素也无法抑制其生长,愈伤组织褐化死亡率增大。而共培养时间太短,则影响农杆菌Ti质粒T-DNA的转移,影响转化效率。该研究中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 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利用PMCG161载体引物PMCGF和PMCGR对所获得的部分转化苗进行PCR检测,23株转化苗中有13株扩出了预期的约750 bp条带,且为阳性转化苗,表明外源基因OsMAPK2已整合到水稻品种Kasalath的基因组中。[结论]经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筛选、预分化、分化等步骤,最终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OsMAPK2基因对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

    2009年06期 v.1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摘要)(英文)

    曾升坚;卞建春;方钲;张冬霞;邹新海;

    [目的]探索多年生黑麦草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为多年生黑麦草的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施以浓度不同的外源激素,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以及植株分化的影响。愈伤组织诱导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300 mg/L水解酪蛋白,300 mg/L脯氨酸,300 mg/L谷氨酰胺,并附加不同浓度2,4-D(2、4、5、8、10 mg/L)和6-BA(0.025、0.100、0.200、0.300、0.400、0.500 mg/L),pH值调节至5.8。继代培养基为MS+2,4-D减半的诱导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300 mg/L水解酪蛋白,300 mg/L脯氨酸,300 mg/mL谷氨酰胺,并附加不同浓度6-BA(0.50、1.0、2.0、3.0 mg/L),pH值调节至5.8。[结果]黑麦草在附加了8 mg/L2,4-D和0.025 mg/L6-BA的MS培养基中诱导率最高,达56.42%。愈伤组织经过2~3次继代后分化,分化培养附加2.0 mg/L6-BA,分化率最高,达34.14%,且愈伤组织继代后的状态明显影响分化率,带有毛状根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明显低于表面光洁的愈伤组织。在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中附加0.5 mg/L NAA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98%。[结论]建立了高频的遗传再生体系,移栽成活率可达98%。

    2009年06期 v.1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55 ]
  • 加洲鲈与罗非鱼群体的RAPD分析(英文)

    张金洲;项智锋;谢红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加洲鲈和罗非鱼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品种间带纹相似系数(共享度)根据Lynch的公式进行计算:F_(xy)=2N_(xy)/N_x+N_y(N_(xy)是RAPD指纹图谱中品种X和品种Y的共有带纹数,N_x和N_y分别为品种X和品种Y各自可分辨带纹总数)。品种间的遗传距离(D)根据2个品种的共享度(F)来计算:D=1-F。根据遗传距离的D值,再用UPGMA法求出各类间距离后再聚类。结果显示: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分析。各种群平均每一引物所获得的带纹数为:加洲鲈7.8±2.45,罗非鱼5.1±1.87。4个引物共扩增出加洲鲈35条带其中特异性带16条,罗非鱼21条带其中特异性带8条,测得加洲鲈与罗非鱼之间的带纹相似系数为0.236,遗传距离为0.764,表明加洲鲈和罗非鱼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2009年06期 v.1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 ]
  • 鹧鸪茶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中的引物筛选(摘要)(英文)

    李娟玲;刘国民;宫庆龙;翟丽艳;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先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EB染色,以Lambda DNA/HindⅢ+Eco RIMarkers为参照,电泳结果用Gel Doc XR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下照相并记录。再用Biophotometer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OD_(260)和OD_(280),并计算出OD_(260)/OD_(280)值,每份样品的OD_(260)/OD_(280)比值均要求在1.8~2.0范围内。测定每份样品DNA浓度(ng/μl),并将其稀释至20 ng/μl,分装后置-20℃保存。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个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个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15个引物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2009年06期 v.10 40-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7 ]
  • 猕猴桃EST序列的SSR信息分析(摘要)(英文)

    姜春芽;徐小彪;廖娇;倪志华;李晶;

    [目的]通过筛查猕猴桃EST数据库中的SSR重复序列,为开发出新型的猕猴桃EST-SSR标记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最新公布的猕猴桃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中随机抽取56 400条序列,应用SSRHunter软件查找微卫星(Microsatellite,SSR)重复序列。搜索的标准是: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最少重复次数分别为7次、5次、4次、4次、3次,包括复合型微卫星。微卫星的重复次数越多,相应的检验出等位基因数目就越多。[结果]从猕猴桃EST序列中获得了7 939条SSR,其中包括二核苷酸重复5 131条(64.63%),三核苷酸重复1 237条(15.58%),四核苷酸重复284条(3.58%),五核苷酸重复397条(5.00%),六核苷酸重复890条(11.21%)。大约每2.48 kb长度的单一基因序列中即存在1个SSR,即平均7个单一基因中存在1个SSR。在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中,AG/CT共分布4 654条(90.70%)。在三核苷酸中,较为丰富的3种重复基元是ACC/GGT,AAG/CTT和CGC/GCG,共分布817条,它们占三核苷酸重复中各重复基元的66.04%。在其他基元中,还包括AGG/CCT,AGC/GCT,AAC/GTT,ATC/GAT,AGT/ACT,CGA/TCG,AAT/ATT7种重复基元,共420条SSR序列,占33.96%。AGT与CGT重复基元未见分布。[结论]在称猴桃EST序列中,二核苷酸重复序列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和六核苷酸重复。在所获得的SSR重复单元中,AG/CT为优势重复。

    2009年06期 v.1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聚糖内切酶EGⅢ的克隆及其在酵母中的表达(摘要)(英文)

    国震宇;王丕武;曲靖;付永平;姚丹;付玉芹;

    [目的]构建可降解纤维类固体废弃物的工程菌。[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13711的葡聚糖内切酶Ⅲ(EGⅢ)的cDNA,测序后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ESP-2上,并通过电击法将其转到酵母感受态细胞中去,得到酵母表达转化子。通过DNS法测定该转化子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酶活力的大小。[结果]EGⅢ的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4.1×10~3。在pH值为4.9、温度在60℃条件下,EGⅢ酶活力最高,相对酶活为100%。[结论]获得了高表达效率的EGⅢ-T-pESP-2酵母表达载体,其表达活性要比天然的酶高出3~5倍,只要调节好温度、pH值的关系,可提高纤维素葡聚糖内切酶的下游转化纤维素效率,在大规模生产中生产出大量的葡萄糖。

    2009年06期 v.10 47-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琅琊鸡Mx基因3′端部分序列PCR-RFLP与序列分析(摘要)(英文)

    刘振国;李桢;王宝维;

    [目的]从分子角度对琅琊鸡Mx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为琅琊鸡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Mx基因3′端部分序列引物参考杨宁(上游引物P1:5′-GCCTACCAATACCTGG-TAGACTTT-3′,下游引物P2:5′-GCTCCCCCTCCTITCAAATA-3′)。琅琊鸡Mx基因3′端部分序列的PCR产物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脉检测,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并保存图像。利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aeⅢPCR-RFLP。根据酶切结果,选取不同基因型个体的PCR扩增产物,用DNA快速纯化回收试剂盒纯化。根据《分子克隆试验指南》,经连接、转化、克隆后,按照TaKaRa公司质粒DNA小量纯化试剂盒说明,对经PCR扩增鉴定为阳性的菌液提取质粒。鉴定后将重组质粒送TaKaRa公司测序。[结果]琅琊鸡群体中存在Mx基因Hae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62和0.438。经独立X~2性检验,Mx基因HaeⅢ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琅琊鸡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对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扩增片段长度大小为357 bp,通过DNAMAN分析软件对报道序列(NC_006088,杨宁)和Mx基因序列作比对分析,发现琅琊鸡Mx基因3′端部分序列扩增区域在20 506~20 862位点,变异序列在20771~20 802位点存在长度为31 bp的碱基缺失。HaeⅢ在本序列195 bp位点存在识别序列,对AB基因型(2条带)个体酶切产物是长度为195 bp和162 bp的2段,在3%琼脂糖凝胶中显示2条带;对AA基因型(1条带)个体发生酶切反应时,由于存在62~93位点长度为31 bp碱基缺失,所以酶切产物是长度为164 bp和162 bp的2段,与试验预期结果相一致。[结论]在山东省地方鸡种琅琊鸡Mx基因3′端序列中发现存在HaeⅢ-RFLP。

    2009年06期 v.1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6 ]
  • 猪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多态性研究(摘要)(英文)

    凌飞;汪亮亮;杜红丽;李仕新;陈瑶生;

    [目的]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猪BAC文库筛选及引物步移法(primer-walking)的测序方法获得脂联素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具体步骤:通过已经发表的部分猪脂联素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于BAC克隆的筛选。以超级池DNA为模板进行第1次PCR反应,筛出含阳性克隆的超级池;以挑出的阳性超级池的3维池DNA为模板进行第2次PCR反应,根据阳性板池、列池、行池序号得到可能的阳性克隆号;依照阳性克隆号从工作文库中取出相应的BAC克隆,平板划线37℃倒置培养20 h。待菌落长好后,做菌体PCR鉴定,以确认克隆的正确性。将获得的BAC阳性克隆平板划线,37℃摇菌过夜培养,进行BAC的提取、纯化与酶切回收。先以M13引物向BAC两端测序,再以发表的cDNA序列外显子1设计测序引物采用primer-walking的方法,获得连续的DNA序列。采用PCR-RFLP技术对蓝塘猪、大花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290头猪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脂联素基因的5′侧翼区-1 010 bp(G/A)的SNP位点,本地猪种中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外来猪种;-394 bp(T/C)的SNP位点,本地猪种基因型分布较为丰富,而在外来猪种中却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且外来猪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脂联素基因上游-1 010 bp(G/A)的SNP位点突变可能会引起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而-394 bp(T/C)的SNP位点与基因转录水平及与脂肪沉积可能无关。

    2009年06期 v.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玉米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mSOS1的克隆与鉴定(摘要)(英文)

    赵祥强;

    [目的]研究玉米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mSOS1的克隆与鉴定,为研究该基因在玉米逆境信号转导与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克隆1个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并鉴定该基因编码产物的跨膜结构预测以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信息。电子克隆具体步骤:将水稻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OsSOS1的氨基酸序列作为种子序列输入GenBank,对玉米基因组数据库和EST数据库进行tBLASTN分析,结果检索到含有候选基因的基因组序列AC186524和1批高度相似的玉米EST。为确定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将上述EST序列进行拼接,并将拼接所得的contig通过BLASTN分析定位到基因组序列AC186524中。为获得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利用与contig间隔区相对应的水稻OsSO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对玉米基因组序列进行tBLASTN分析;同时,结合GENSCAN软件的基因预测结果,最终确定了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最后,通过比较编码区序列和基因组序列,确定ZmSOS1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结果]利用电子克隆方法,从玉米中克隆出1个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mSOS1(编码序列反向互补于AC186524中的78 964~96 731 bp处);ZmSO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3 411 bp,编码1 136个氨基酸的蛋白。ZmSOS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pI=6.46,分子质量为126.2kDa,理论半衰期大于10 h,不稳定参数为41.74,属于不稳定蛋白。通过在线软件TMHMM2.0和TMPRED分析,发现ZmSOS1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区,且有一个长的高度亲水性的羧基端尾巴,暗示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在进化上是较为保守的。ZmSOS1基因至少含有21个内含子,如果将ZmSOS1基因的结构分别与水稻、拟南芥和苔藓植物(Phycomitrella patens)的同源基因OsSOS1、AtSOS1、PpSOS1相比较,可以发现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结构是比较保守的且研究发现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内含子丢失事件;序列分析表明,ZmSOS1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同源物AtSOS1、OsSOS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61%和82%,鉴于ZmSOS1的氨基酸序列与同源序列的多重比对,猜想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在进化过程中,N-端序列可能承受着较为严谨的净化选择压作用,而C-端序列所受净化选择压则相对松弛;RT-PCR分析表明,ZmSOS1基因的表达可以被盐胁迫诱导增强,表明其可能在玉米耐盐性上发挥功能。[结论]ZmSOS1基因可能参与玉米的渗透胁迫反应。

    2009年06期 v.10 57-6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1 ]
  • 川西高原黑唇鼠兔乳酸脱氢酶C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摘要)(英文)

    贺庆华;徐亚欧;郑玉才;陈锋;张文磊;

    [目的]为研究以鼠兔LDH-C4为靶蛋白的节育型鼠药奠定基础。[方法]黑唇鼠兔属于兔形目,鼠兔属,在GenBank数据库里没有兔形目物种LDH-C基因的相关序列,故采用设计简并引物的方法进行克隆。设计的3条简并引物序列为:D-Ps:5′-atgtcmacygtcaaggagcagct-3′:D-Pa1:5′-gcagayacabtgtaatcttttcc-3′;D-Pa2:5′-ttacarccacttccratyac-3′。用反转录生成的cDNA作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法克隆LDH-C基因的EST,再根据EST序列设计了2条基因特异引物,采用3′RACE技术克隆LDH-C基因的3′端,2条基因特异引物为Pika-Ps1:5-cttgcccttgttgatgttgcaga-3和Pika-Ps2:5-ggatcttcaacatggcagtct-3。核酸序列的分析、拼接和相似性搜索采用Vector NTI Suite 9软件,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用Mega 4.0软件,采用邻接法。[结果]黑唇鼠兔的LDH-C基因的cDNA全长1 498 bp,其中ORF长99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3′UTR长486 bp。ORF序列比对显示LDH-C基因在大的分类单位上均很保守。系统树分析显示黑唇鼠兔的LDH-C基因和灵长类及偶蹄目的遗传距离较近,和啮齿目较远。[结论]成功的克隆得到了黑唇鼠兔的LDH-C基因的cDNA序列。

    2009年06期 v.1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英文)

    肖莉杰;王丽艳;闵丽;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郑58、昌7-2、Lx9801和81162的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基因型、外源激素组合、低温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显著。在供试的5个基因型中,齐319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也较好,为致密、松脆、淡黄色或乳白色,昌7-2不仅愈伤组织诱导率低而且不能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在所试验的外源激素组合中,以4,0 mg/L 2,4-D+0.5 mg/L 6-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为有效;4℃低温预处理3 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处理,齐319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由67.5%提高到78.3%。研究确定了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为建立高效的玉米成熟胚再生体系奠定了基础。

    2009年06期 v.10 67-6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4 ]

植物生理·生化

  • 532 nm激光辐照对白菜幼苗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摘要)(英文)

    金丽虹;申炳俊;刘俊华;赵新乐;李景梅;田坚;

    [目的]探讨532 nm激光选育高维生素C白菜的可行性。[方法]以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功率密度(2、6、10、14和20 mW/mm~2)和不同辐照时间(1、2、3、4和5 min)的Nd:YAG倍频激光对白菜种子胚进行辐照,研究激光作用方式对白菜幼苗功能叶片面积、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功能叶片面积的测定:培养10 d时,取每颗白菜上最大的叶片,利用复印称重法对其面积进行测定,即将白菜叶片用激光复印机复印,沿叶片边缘剪下,准确称量其质量;用直径1.46cm的打孔器打50个纸圆片,算出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g/cm~2),计算后得出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每组取白菜叶片10 g,以2 ml磷酸缓冲溶液(50 mmol/L,pH≈6.8)将其研磨成均质。吸取上清液40μl,注入1.5 ml的Eppendorf管中,再加入960μl的无水乙醇,置于4℃黑暗条件下30 min,然后于4℃下以1 000 r/min离心15 min。以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做空白对照,利用U-2800分光光度计(日立)分别测定待测液的A_(665)和A_(649),由叶绿素总量=6.10×A_(665)+20.04×A_(649)来计算其含量。Vc含量的测定:利用库仑滴定法测定Vc含量,即在预电解后的电解池中准确加入2.0 ml样品溶液,开动搅拌器,按下库仑仪工作键进行10 mA恒电流电解,滴定终点时指示灯亮,记录电解所消耗电量,通过法拉第定律计算Vc含量。[结果]激光辐照功率为2~20 mW/mm~2时,功能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与激光辐照功率、作用时间有关。适当辐照功率、短时间激光处理白菜种子对功能叶片面积表现为刺激效应,当较高功率密度激光辐照时间超过一定阈值(为4 min)时,激光处理表现出抑制效应。短时间激光处理白菜种子对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刺激效应,当激光辐照时间超过一定阈值(5 min)时,激光处理表现出抑制效应,其中以14 mW/mm~2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1 min的效果最佳。激光辐照功率密度为2~10 mW/mm~2时,白菜Vc含量随辐照时间增加而增加;辐照功率密度为14和20 mW/mm~2时,白菜Vc含量与辐照时间呈正态分布,白菜Vc含量与激光辐照能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以2.8 J(20 mW/mm~2,3 min)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效果最佳。当辐照剂量超过一定阈值即3.8 J(20 mW/mm~2,4 min)时,激光处理表现出抑制效应。[结论]适当辐照剂量的532 nm激光辐照白菜种子胚,可显著提高其幼苗维生素C含量。

    2009年06期 v.1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对UV-B辐射和稀土的响应(摘要)(英文)

    闫生荣;杨春和;张跃群;花海蓉;蒋云霞;

    [目的]为稀土农用拓展及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大豆,待第3枚三出复叶展开后进行La和UV-B辐射处理。以前期试验确定的最适浓度LaCl_3(20mg/L)溶液均匀喷洒大豆叶片,48 h后,放置于特定剂量的紫外灯下进行胁迫处理。UV-B设2个处理:T_1(0.15 W/m~2)、T_2(0.45 W/m~2),每天处理6 h(10:00-16:00),连续处理5 d,每天同一时间取同向、同叶位大豆幼苗叶片测定叶绿素(Ch1)、丙二醛(MDA)、H_2O_2膜脂脂肪酸、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UV-B(T_1:0.15 W/m~2和T_2:0.45 W/m~2)辐射下,大豆幼苗叶绿素(Ch1)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在胁迫期(1~5 d)逐渐下降,在恢复期(6-11 d)上升;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先增(1~5 d)后减(6~11 d)。20 mg/L La(Ⅲ)减缓了上述指标在胁迫期的下降/上升趋势,加快了恢复期的上升/下降速度。[结论]La(Ⅲ)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和内源激素的调控能提高叶绿素和IAA含量,改善活性氧的新陈代谢,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ABA积累,且对低剂量紫外辐射(T_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紫外辐射(T_2)。

    2009年06期 v.10 72-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5 ]
  • 嫁接茄子地上部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研究(摘要)(英文)

    张凤丽;周宝利;

    [目的]确定茄子地上部浸提液的自毒作用及他感作用,为茄子连作障碍中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证据和对策,为化感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管理及建立合理有效的间、套和连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个处理:T1为嫁接茄处理,嫁接砧木为托鲁巴姆,接穗为西安绿茄,采用劈接法嫁接,常规管理:T2为西安绿茄自根茄处理。采摘嫁接茄和自根茄地上部分自然风干称重,加蒸馏水配成0.1 g/ml和0.2 g/ml的水浸液,常温振荡浸提24 h过滤,进行生物测定。生物测定采用滤纸培养皿法:在铺有2张φ=9.0 cm定性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入经10%H_2O_2消毒处理,浸种膨胀,均匀一致的蔬菜种子各50粒,加入5 ml浸提液。放入多功能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管理,茄子种子30℃16 h,18℃8 h;辣椒种子30℃16 h,20℃8 h;番茄种子30℃16 h,25℃8 h;黄瓜种子30℃16 h,25℃8 h,每天补充适量水分以保持滤纸湿度。培养至种子发芽后连续7 d记录发芽率,最后测定总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胚根长、苗高。统计数据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表示进行分析。[结果]茄子地上部浸提液具有自毒作用,抑制了茄子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同时具有负的他感作用,对番茄、辣椒和黄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番茄>辣椒>黄瓜;各处理在高浓度0.2g/ml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0.1g/ml;嫁接茄与自根茄的地上部化感效应几乎没什么差异。[结论]茄子不适于与番茄、辣椒和黄瓜这几种蔬菜轮间作。

    2009年06期 v.10 76-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冠层小气候和群体健康的影响(摘要)(英文)

    贺帆;

    [目的]研究不同N肥水平对水稻冠层小气候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为研究水稻群体的生产潜力和构建水稻健康群体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裂区设计,4次重复,以N肥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所有小区均施P、K、Zn,分别为30、40、10 kg/hm~2。N肥设4个水平:N1(不施)、N2(75 kg/hm~2)、N3(145 kg/hm~2)、N4(215 kg/hm~2),分基肥(插秧前1 d)、分蘖中期(MT)、幼穗分化期(PI)、抽穗期(FL)4次施入于MT、PI、FL、FL14(抽穗开花后第14天)4个生长时期在各小区取样,每次每小区取样12蔸,洗净带回室内,测量叶面积、株高,数计茎蘖数,然后去根,分摘茎鞘、叶片和穗,于70℃烘干7 d,分别称干物重。叶面积测定采用Licro-3100叶面积仪,每小区样品测量2 000 cm~2,然后用比叶重法计算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后,利用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施N条件下形成的水稻群体结构性状对水稻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透光率及纹枯病的影响。[结果]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蘖数对冠层增湿、降温和遮光有极显著效应。冠层昼温、冠层昼湿与LAI和茎蘖数以及透光率与茎蘖数和株高均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在齐穗开花期,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冠层昼温下降效应和昼湿增加效应至少分别为0.87℃和2.5%;1 m~2增加100株茎蘖可使冠层昼温至少下降1.23℃,昼湿至少增加3.3%;每10cm株高和1 m~2 100株茎蘖的遮光效应分别为9.3%和7.8%。若固定群体透光率和冠层昼温不变,冠层昼湿每增加10%,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提高3.5%;同理,在不考虑性状间协同作用的情况下,群体透光率每减少10%,冠层昼温每降低1℃,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分别提高1.5%和2.1%。[结论]冠层昼温降低、冠层昼湿增加和透光率减少导致纹枯病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由高N大群体生成的昼夜变幅小而稳定的冠层小气候将导致水稻群体健康状况的恶化,适度控制群体的空间发展是建立水稻健康群体的重要基础。

    2009年06期 v.1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71 ]
  • 白花除虫菊四倍体与二倍体株系抗氧化酶活性研究(摘要)(英文)

    刘蓁;高山林;

    [目的]测定白花除虫菊四倍体株系与二倍体对照株系试管苗和田问叶片中SOD、POD及APX酶的活性,为选育抗性强的白花除虫菊优良四倍体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先加入预冷的提取缓冲液(pH=7.5,0.05 mol/L Tris-Hcl缓冲液)冷冻离心提取叶片中的各酶液。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说明书操作。POD总活力测定:100μl酶液用Tris-HCl(pH=7.0)溶液稀释至1 ml,准确加入0.1%的愈创木酚1 ml,30℃水浴10 min后,立即测定溶液在470 nm处的吸光度,然后准确加入0.08%的H_2O_2 100μl,充分混匀,反应2 min时立即测定溶液在470 nm处的吸光度,求出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值。酶的比活力用ΔOD_(470)/(mg·min)表示。APX活性测定:3 ml反应液中含50.0mmol/L PBS(pH=7.0),0.1 mmol/L EDTA,0.1 mmol/LH_2O_2,0.5 mmol/LASA,最后加入100μl酶液。在室温下记录10 s,30 s时29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酶活单位定义为每小时氧化1μmol ASA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结果]四倍体株系与二倍体对照株系比较,其保护酶系统中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都能得到普遍提高,并且各株系的田间样品与试管苗样品的各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因此可以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的初期试管苗阶段进行早期筛选,缩短选育时间,节约人力物力。[结论]试管苗期间各株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可以作为筛选抗病抗逆性强的白花除虫菊优良株系的参考指标。

    2009年06期 v.1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5 ]

园艺·园林·林业

  • 色素辣椒耐低温种质资源的筛选(摘要)(英文)

    易晓华;刘建萍;

    [目的]探索耐低温的辣椒种质资源快速筛选的方法和标准,为耐低温冷害辣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0份色素辣椒种子为材料,采用卷纸快速发芽法对其进行亚适温(18℃)和适温(25℃)发芽势的测定,并对不同遗传类型种子分别从其发芽势、发芽势区间划分方面进行评价。运用马氏距离法,利用适温发芽势、亚适温发芽势、适温芽长、适温芽粗、亚适温芽长、亚适温芽粗和种子大小等性状,对110份辣椒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芽势比较表明,在适温和亚适温条件下,羊×羊、羊×甜品种的平均发芽势最高;甜色素椒品种的发芽势最低。羊×羊、羊×甜、甜×甜的平均发芽势在适温和亚适温条件下差异较小。对其进行(亚适温-CK)/CK的分析可知,F_1代的耐低温能力比自交系的强。遗传差异区间比较表明,110份材料在适温条件下,发芽势在大于0.80区间的共有81份材料。而在亚适温条件下,发芽势在大于0.80区间的仅有41份材料,由此可见在适温条件下辣椒种子的发芽势普遍高于亚适温下辣椒种子。不同遗传类型亚适温与适温下发芽势频率比较表明,甜×甜、羊×甜、羊在亚适温和对照条件下的发芽势分布无差异。对110份辣椒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阈值为48时,110份辣椒材料可分为4大类:03号-Ⅲ~08185-1为第1类;08061~08176为第2类;08153~08188为第3类;08190为第4类;遗传类型相同的大多分布在同一类中,第1类为羊×羊,第2类为羊,第3类为甜,第4类在适温下的发芽势高,为0.92;而亚适温条件下的发芽势很低,为0.48,发芽质量(芽长、芽粗、芽色)好。以发芽势为指标,110份辣椒材料共筛选出在亚适温和适温条件下发芽势都高的辣椒种子37份。其中甜椒型有2种,为08148和08149;羊角椒型有17种,分别为:红龙3号,英潮红1,英潮红Ⅱ,08104,08130-2,08140,08130-5,08133,08136-1,08136-2,08139,08142,08142-4,08144,08146,08147和08200;羊×甜有4种,分别为:08033,08040,08064,08073;羊×羊有12种,分别为:03号-Ⅲ,08055,08057,08058,08060,08061,08065,08066,08069,08080,08120和乌拉斯台;甜×甜有2种,为08008和08011。[结论]37份辣椒在低温条件下的发芽势高,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以作为辣椒抗寒性的育种材料。

    2009年06期 v.1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5 ]
  • 桃种质资源果实硬度评价及概率分级(摘要)(英文)

    马之胜;王越辉;贾云云;宣立锋;王建学;

    [目的]研究果实硬度的变异特征及果实硬度的分级标准,为桃果实硬度的深化研究及桃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进的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胴部的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统计所有品种(系)果实硬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将各性状的取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各自以0.5~1.0倍于标准差的级差等分为7级,统计落入各级的品种(系)数、进而用Nonparametric test-1-sample K-S检验桃果实硬度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根据(X-1.281 8 s)、(X-0.524 6 s)、(X+0.524 6 s)、(X+1.2818 s)4个点可以分为5级,使1~5级出现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其中X代表硬度的平均值,s代表标准差。[结果]带皮硬度的变异系数小于去皮硬度,说明果实带皮硬度除去皮硬度之外,果皮的变异也较大。带皮硬度是去皮硬度的近2倍。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的Sig值分别为0.08和0.279,均大于0.05,说明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为便于记忆和推广应用,对计算所得理论分点值进行了规范化调整。原则和方法是:每个分点值的"舍"、"入"值不得超过相应标准差的1/10,调整前后的分点值尽可能的概率变化不超过2%,调整后的分点值尽可能好记,第1、2和第3、4分点值之差相等。调整后的概率分级标准为:带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12.0、18.0、24.0、30.0 kg/cm~2:去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4.0、8.0、12.0、16.0 kg/cm~2。[结论]该研究中桃果实硬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果实硬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基础,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2009年06期 v.1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岩性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摘要)(英文)

    刘映良;谢双喜;丁贵杰;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2009年06期 v.10 94-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不同生长势梨种质矮化预选指标的比较研究(摘要)(英文)

    徐颖;曹后男;宗成文;巩艳明;朴永虎;

    [目的]为梨育种选择、选配亲本及性状的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2×山梨(乔化)、S2×山梨(矮化)、S2、山梨、极矮化种质为材料,从叶片气孔密度、枝皮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导管密度等指标来判断各种质的矮化性状。气孔密度的测定:选择实生苗主干中部、向阳面成熟叶片,10:00~10:30采叶。观察气孔时用指甲油涂抹叶背主脉中间两侧,干燥几分钟后,用镊子将指甲油层揭下,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利用Olympus显微图像分析仪分析,选择气孔密度中等的视野,观察气孔密度和大小。枝皮率的测定:选取一年生枝条10个,利用游标卡尺按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除皮前后的枝条直径,以(1-ab/AB)×100%计算枝皮率(A、B为枝纵横径,a、b为去皮后枝纵横径),取平均值。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及导管密度的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测定。材料用FAA液固定,利用切片机切片,在DMB5、Moticam 1300显微影像系统摄影,Motic Image Advanced 3.2捕捉图像并进行显微测量。[结果]5种梨种质中生长势强的山梨枝皮率(27.4%)、叶片厚度(200.5μm)、栅栏组织厚度(93.8μm)及栅海比(0.75)最小,而气孔密度(396.00个/mm~2)和导管密度(377.7个/μm~2)最大。生长势弱的梨极矮化种质枝皮率(45.0%)、叶片厚度(248.3μm)、栅栏组织厚度(140.4μm)、栅海比(1.59)最大,而气孔密度(235.75个/mm~2)和导管密度(287.0个/μm)最小。各种质在气孔密度、枝皮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导管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孔密度、枝皮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以及导管密度可作为梨树体生长势早期鉴定的指标。

    2009年06期 v.10 108-11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动物科学

  • 中性红染色法检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CEF增殖的影响(摘要)(英文)

    苏建青;褚秀玲;韦旭斌;

    [目的]为体外研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抗MDV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吸取各试验药物(人参皂苷、人参皂苷衍生物1~8,阳性对照盐酸吗啉胍)溶液0.5 ml至24孔细胞培养板第1孔中,然后1~10孔每孔加入0,5 ml细胞维持液,再将第1孔内液体混匀,吸取0.5ml至第2孔内,再混匀,吸取0.5ml至第3孔内,如此反复至第10孔。则药物的稀释倍数分别为2~1~2~(10)。其浓度分别是3.000 mg/ml,1.500 mg/ml,0.750 mg/ml,0.375 mg/ml,187.500μg/ml,93.750μg/ml,46.880μg/ml,23.440μg/ml,11.720μg/ml,5.860μg/ml。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检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增殖活性的影响。试验中必须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CPE,确定进行测定的最佳时间,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测定前2 h各孔加入50μl中性红染液,测定时倒掉孔内液体,用PBS洗细胞3次,每孔加入200μl脱色液,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 min,使结晶溶解。然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OD_(570)值,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OD值与活细胞的增殖呈正比,OD值越大,表明细胞增殖越旺盛。[结果]人参皂苷在大于750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毒性,在5.86~46.88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毒性作用在72 h下降,而促增殖作用在给药24 h后就表现出来。衍生物1在高浓度的4组均有毒性,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但衍生物1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衍生物2在48~72 h分别有5~6组高浓度的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3在高于187.5μg/ml的浓度时,OD值低于细胞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有2组OD值(11.72和5.86μg/ml)高于细胞对照组,表现出促增殖作用。衍生物4的毒性较高,大部分孔的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衍生物5在浓度高于187.5μg/ml时,OD值低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在24和72 h,分别有一组的OD值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6的毒性较大。衍生物7的促增殖作用较明显,从浓度93.75μg/ml开始以后的OD值都大于细胞对照组,且在48 h有2组,72 h有3组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8在72 h时,低浓度表现出促增殖作用。盐酸吗啉胍没有促增殖作用,3 000μg/ml浓度下与细胞对照组的OD值差异显著。可见,各药物的促增殖作用不完全相同,低毒性的药物促增殖作用更明显。从药物对CEF细胞的不同作用时间点来看,以72 h的OD值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最大,在24 h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中、低浓度能够促进CEF细胞的增殖,且药物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2009年06期 v.10 97-10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0 ]
  • 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摘要)(英文)

    赵彩平;丁毅;叶云;李玉成;

    [目的]探讨淮河流域贝类体中PAHs污染情况,为淮河居民安全食用贝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淮河中下游干流吴小街和浮山集两处采集悬浮物、沉积物物和贝类样品。将1 L水样抽真空过0.45μm玻璃纤维滤膜得悬浮物样品,沉积物阴凉处自然风干;贝类经鉴定均为短褶矛蚌,去壳,阴凉处风干。称取已过100目尼龙筛的沉积物干样10g,加入10g无水硫酸钠,1 g纯铜粉(除硫),混均,用120 ml二氯甲烷在水浴65℃下索氏提取48j。将提取液浓缩至约0.5 ml,经无水硫酸钠脱水,过硅胶/氧化铝柱分离净化,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淋洗得PAHs组分。将淋洗液浓缩至0.1 ml,正己烷定容至1.0 ml,冷冻保存,作GC-MS检测。悬浮物干样的处理类似于沉积物。利用外标法定量计算环境样品中PAHs含量。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增加方法空白和加标空白。[结果]淮河中下游两采样点中,1号点吴小街处悬浮物、沉积物中PAHs总量均远大于2号点浮山集中含量,但两处矛蚌体中PAHs总含量则相差不大。1号点位于2号点上游,毗邻蚌埠市,而2号点流域基本上是农村和乡镇,沿岸污染较少,加之水体自净作用,故1号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PAHs偏高。矛蚌自身用于代谢的混合氧化系统存在缺陷,体内化合物的释放较慢,富集于矛蚌体中的PAHs代谢较慢,因此两采样点处矛蚌体中PAHs含量存在空间差距,时间差距较小,其含量相差不大。两点环境介质中PAHs含量均呈现出悬浮物>矛蚌>沉积物的分布特征。2号采样点处设有采砂场,水体搅动相对频繁,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显著,因此悬浮物中PAHs含量远高于沉积物中含量。矛蚌因本身的生物特性,易富集PAHs,其含量亦高于沉积物中含量。就多环芳烃单组分特征而言,淮河中下游两采样点悬浮物中均以低环PAHs为主,矛蚌体中均以高环PAHs为主。高环PAHs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KOC)值较大,主要吸附于沉积相,难迁移转化,相对而言,低环PAHs易载于悬浮物颗粒上,随水流迁移,因此两点悬浮物中低环PAHs含量较高。PAHs随环数增加,稳定性增加,降解速率降低,因此矛蚌体中5、6环的PAHs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则1号点吴小街以低环PAHs为主,2号点浮山集以高环为主。[结论]通过对环境介质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看出,沉积物中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沉积物和矛蚌尚未受到污染(PAHs污染指数均小于0.5),但其周围环境中PAHs含量较高,应对PAHs的潜在危害予以重视。

    2009年06期 v.10 101-10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2 ]
  • 中国食用昆虫记录(英文)

    胡鹏;查岭生;

    文章记录了我国食用昆虫283余种及亚种,隶属13目,71科。同时阐明了其食用虫态。①蜉蝣目:仅包括小蜉科1科;②蜻蜓目:包括蜓科、春蜓科、蜻科和丝蟌科。其中蜻科的碧伪蜓(马大头)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蜻科的白尾灰蜻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异色灰蜻Orthetrum triangulare melania、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大黄赤蜻Sympetrum uniforme Selys均为首次报道,它们的食用虫态均为稚虫;③蜚蠊目:包括蜚蠊科和鳖蠊科;④螳螂目:仅有螳科1科;⑤等翅目:包括鼻白蚁科和白蚁科;⑥直翅目:包括蝗科、蟋蟀科、蝼蛄科和螽斯科;⑦同翅目:包括蝉科、蚧科、蛾蜡蝉科、角蝉科和粉蚧科;⑧半翅目:包括负子蝽科、缘蝽科、划蝽科、仰蝽科和蝽科;⑨鞘翅目:包含窃蠹科、豆象科、吉丁虫科、天牛科、负泥虫科、象甲科、犀金龟科、龙虱科、花金龟科、水龟甲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金龟科、小蠹科和拟步甲科15科;⑩广翅目:仅包含齿蛉科;(11)鳞翅目:包括异蝶科、凤蝶科等21科;(12)双翅目:包括蝇科、麻蝇科和大蚊科;(13)膜翅目:包括榕小蜂科、蜜蜂科、马蜂科、土蜂科、泥蜂科、胡蜂科、蚁科7科。

    2009年06期 v.10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 ]

药用植物·烟草·蚕桑

  • MTT法测定8种中草药体外抗肝癌细胞SMMC-7721活性(摘要)(英文)

    林董;何爱明;吴丽萍;吴祖建;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实验室的高效、快速的体外抗肝癌活性物质筛选模型。[方法]首先,选用乙醇为溶剂对芸香草、半边莲、蜜蒙花、甘草、地榆、柴胡、旱芹和莪术8种中草药植物材料进行浸提。然后通过MTT法对8种中草药体外抗肝癌细胞SMMC-7721的活性进行初测。试验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与甘氨酸-NaOH缓冲液作为溶剂,消除剩余培养基对吸光值的影响。为确保细胞株最大吸收峰位置不变,酶标仪采用570 nm波长测定OD值。为验证筛选出的3种物质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活性物质浓度为横坐标,细胞生长抑制率为纵坐标,描绘肿瘤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细胞阶段的形态:正常状态下,细胞的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当细胞受污染时,折光性变弱,胞质中常出现空泡、脂滴、颗粒样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加大,细胞变得不规则,失去原有特点;而受活性物质作用细胞尽管仍然贴壁,但其萎缩,边缘清晰化;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区别。MTT法培养板定性检测显示,柴胡、莪术、甘草细胞培养孔内的液体颜色都较浅且比较均匀,可见,它们对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半边莲培养孔内液体颜色深浅不一。还有一些培养孔内液体颜色较深,如卤地菌、蜜蒙花、地榆和旱芹,表明它们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定量计算表明,浓度为1.0~1.5 mg/ml的甘草乙醇浸提液(ESCG)、莪术乙醇浸提液(ESCC)和柴胡乙醇浸提液(ESCB)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6%、48.5%和52.9%。甘草、柴胡和莪术3种物质的抑制作用曲线结果也验证了它们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MTT法筛选可作为重要抗肿瘤的1个基本筛选模型。

    2009年06期 v.10 111-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5 ]
  • 青海不同产区大黄的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摘要)(英文)

    王宁芳;拉本;

    [目的]为区分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的质量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材料青海玉树掌叶大黄(样品1)、青海海南唐古特大黄(样品2)与青海果洛唐古特大黄(样品3)分别粉碎成粉末,过100目筛,即可供X射线衍射试验用。设定管压30 kV,管流20 mA,2θ扫描范围3°~90°,扫描速度0.06°/s,每种样时间0.5 s,获得3种不同产区大黄的X-射线衍射图谱。试验数据以晶面间距d与特征峰相对强度L/Io表示,记为d/(I/Io)。将试验数据导入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经选峰,设定匹配模板,将谱峰自动匹配,然后设定标准模板,进行谱峰差异性评价和整体相似性评价。[结果]样品1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与样品2相同,但峰的强度(I/Io)不同,表明相同成分在两种样品中的含量不相等。同样把样品3的图谱与其他两个样品进行比较,也会得到相同的衍射峰值。表明不同产区的大黄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差异,但其衍射图谱及衍射峰值具有一定的指纹特征。[结论]X-射线衍射法是鉴别不同产区的大黄及其他中药材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2009年06期 v.10 119-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霍山石斛与铜皮石斛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摘要)(英文)

    汪曙;魏凤娟;蔡永萍;林毅;

    [目的]初步探讨霍山石斛与铜皮石斛多糖体外抗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OH的清除作用采用Fenton反应方法测定,O_2的抑制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MDA采用TBA法测定。[结果]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多糖对·OH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6.79、6.75 mg/ml,对O_2-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04、3.44 mg/ml。两种石斛多糖对体外温育和Vc-Fe~(2+)诱导的肝匀浆的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减轻Vc-Fe~(2+)系统诱导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结论]霍山石斛与铜皮石斛多糖均显示了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09年06期 v.1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166 ]
  •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摘要)(英文)

    吕平;黄强;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3种苦丁苯粗提物。粗提物1:称取苦丁茶50 g,加500 ml去离子水浸泡10 h,加热至沸腾,文火2h,过滤。药渣再加3~5倍去离子水煎煮,方法同上,重复3次。合并3次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即每1 ml相当于含生药1.0 g,粗提物2:称取50 g干粉(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80目),加500 ml去离子水,水浴80℃恒温振荡3 h,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加3倍体积无水乙醇,离心取沉淀,用去离子水配成50 ml溶液。粗提物3:称取50 g干粉,加500 ml 90%乙醇,采用回流提取法,同流时间3 h,回流次数3次,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粗提物1、粗提物2、粗提物3分装于棕色试剂瓶,封口,于-20℃冰箱中保存,使用前121℃高压灭菌20 min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 mg/ml和31.25 mg/ml。粗提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最好,抑菌能力最强,抑菌作用为高敏,抑菌环直径达(17.46±0.40)mm,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为中敏,但比粗提物2、粗提物3好;粗提物2对这2种菌的抑菌能力都较差,均为低敏,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只有(6.30±0.16)mm。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相差不大,都为中敏。粗提物1不但抑菌效果好,且其提取方法、步骤简单,仪器设备价格低,同时不产生废气,可为临床应用上提供支持并带来方便。粗提物3需使用有机溶剂,大量使用容易产生三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考虑到抑菌能力及成本、环保和简便等因素,采用提取粗提物1的方法在生产上比较实用。[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了参考。

    2009年06期 v.1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5 ]
  • 家蚕与不同品种桑树之间的脂质代谢关系(摘要)(英文)

    Y.Srinivasa Reddy;Firdose Ahmad Malik;S.S.Mamatha;G.Venkateswaran;

    [目的]探讨家蚕与其寄主植物体内脂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为研究桑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NB4D2以及V-1、S-36、M-5 3种桑树品种的嫩叶、半成熟叶、成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液色谱法对桑叶中以及家蚕体内总脂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桑树嫩叶中油脂含量高于半成熟叶和成熟叶;嫩叶中脂肪酸前体含量较高,半成熟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成熟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V-1桑树品种的叶面油脂含量高于S-36和M-5品种;V-1和S-36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M-5叶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蚕的血淋巴中没有发现月桂酸,但在其排泄物中含量较高;取食M-5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而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但桑树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比例是相互交替的;M-5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6.8%,而取食该品种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1.5%和6.95%;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的转变。[结论]家蚕血淋巴、排泄物中油脂及脂肪酸的含量与桑树的品种及桑叶的成熟度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家蚕的育种与繁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9年06期 v.10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植物保护

  • 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植物病虫害预警模型的构建(英文)

    曹志勇;邱靖;曹志娟;杨毅;

    通过对植物病虫害预警模型的相关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并结合粒子群算法对后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选,构建了基于粒子群和神经网络混合算法的植物病虫害组合预警模型。模型参数:①PSO参数设定:准粒子群算法模型参数的设定主要是对惯性、收敛(约束)、"认知"、"社会"进行变化与调节。C_1是粒子跟踪自己历史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自身的认识,设置为2。C_2是粒子跟踪群体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对整个群体知识的认识,设置为2。ξ,η设置为[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r是对位置更新的时候,在速度前面加的1个系数,设置为1;②BP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的确定:预测模型输入层节点为7个,分别代表7个特征指标,即发病面积、稻瘟病发病率、雨量、雨日数、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光照;③隐含层节点及隐层数的确定:该研究采用3层BP网络,隐层数为1层。将1980~2000年云南省盈江稻瘟病历史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输入到预警模型,进行训练。隐节点为7时误差最小(1.046);④输出层节点的确定:预测模型输出层节点为1个,即稻瘟病病情指数(Y)。稻瘟病发生程度分为5个等级:<10,为等级1;10.1~20.0,为等级2;20.1~30.0,为等级3;30.1~50.0,为等级4;>50.0,为等级5。预警模型:在构建预测模型时,包括2个过程,即学习过程和预测过程。在学习过程阶段主要在PSO算法对连接权和阈值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找到其内在规律性,从而确定各节点间的连接权和阈值。由于选取影响植物病情发病的因子有7个,因此,第i年的输入层就为1个7维向量x_i,即输入层为7个神经元。隐含层确定为1层,输出层为第i+1年的植物病理病情指数,故为一维向量y_j,因此,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为1。预测过程则是根据学习过程已经确定下来的连接权值和阈值,把需预测样本输入训练好的BP网络,通过网络学习后,输出相应的预测值。如需预测第i年植物病情等级,就把第i-1年决定植物病理发生的相应因素输入到该网络模型。即输出就为第i年植物病情发生程度的预测值。测试结果表明预警模型的构建有效且可行,为构建有效的预警平台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模型结构。

    2009年06期 v.10 135-13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8 ]
  • 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生物学特性测定(摘要)(英文)

    刘奇志;王玟琦;张丽娟;王玉柱;杜小康;孙浩元;Zdeneck Mrcek;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2009年06期 v.1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土肥

  •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英文)

    李勇;刘时轮;易茜茜;傅俊范;丁万隆;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2009年06期 v.10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82 ]
  • 接触施肥模式下包膜控释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英文)

    肖强;王甲辰;左强;张琳;刘宝存;赵同科;邹国元;

    应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接触施肥模式下自制的包膜控释肥料(对普通复合肥进行包衣而成,N:P_2O_5:K_2O=28:9:10;25℃水中总氮初级溶出率为0.27%,80 d释放80%,编号YZS80)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测定项目与方法:10.00g鲜土经过50 ml 1 mol/L NaCl浸提过滤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测定硝态氮,靛酚蓝比色法测定铵态氮:10.00 g鲜土经过50 ml蒸馏水浸提过滤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测定土壤尿素态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肥料总氮。试验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YZS80全氮平均约以每天0.4%的速度逐步释放,80 d内全氮释放了约32%;在施肥点垂直向下方向,YZS80处理土壤中尿素态氮含量在45~80 d内30~60 cm土层显著(P<0.05)增高;硝态氮含量在0~80 d内10~60 cm土层变化幅度小,含量适中(10~100 mg/kg),但45~80 d与0~45d相比显著(P<0.05)增高;铵态氮含量在45 d之前10~30 cm土层显著偏低(P<0.05),但45 d之后10~60 cm土层显著(P<0.05)增高,随时间的延续,硝/铵值逐渐符合作物需求范围;在接触施肥模式下,YZS80处理产生烧根与盐害的可能性以及硝态氮的淋溶流失风险都显著降低。

    2009年06期 v.10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1 ]

资源与环境

  • 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与驱动因子分析(摘要)(英文)

    赤旦多杰;淡乐蓉;

    [目的]研究青海湖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力,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对青海湖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研究。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青海湖地区1985~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X_1)、总人口(X_2)、农业人口(X_3)、藏族人口(X_4)、在校人数(X_5)、年末存栏羊数(X_6)、年末存栏牛头数(X_7)、牲畜商品率(X_8)和耕地面积变化(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就各县驱动因子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为:Y=103 379.48-1.490 1X_2+1.640 5X_3-89.3854X_7-96.178 3X_8。该方程是显著的,Durbin-Watson统计量d=2.705 900 30,说明模型拟合性较强且可用。由相关分析可知:①各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X_3>X_4>X_8>X_1>X_6>X_5>X_2>X_7;X_2和X_6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②X_6和X_7与其他驱动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关系,X_7与除X_6以外的其他驱动因子之间的负相关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X_2>X_4>X_3>X_8>X_1>X_5;X_6与除X_7以外的其他驱动因子之间的负相关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X_4>X_2>X_3>X_8>X_1>X_5。这说明在青海湖地区人地矛盾、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十分严重。③X_6和X_7在与其他驱动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同时,X_6与X_7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976。说明在青海湖地区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措施时,要充分考虑牛羊之间的平衡关系。④X_5与X_6和X_7之间相关性都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0978和-0.05964;X_4与X_6和X_7之间相关性都比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82和-0.769 12。说明在校学生人数与牲畜平衡头数关系不大,但藏族人口数与该区牲畜平衡头数有显著关系,与青海湖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相吻合。⑤X_8与X_6和X_7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其他驱动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尤与X_3和X_4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91和0.93483。说明在青海湖地区牲畜商品率与牲畜年末存栏数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人为增加牲畜的商品率来控制牲畜年末存栏数,从而达到缓解草畜矛盾的目的。由通径分析可知:①各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X_3>X_2>X_8>X_7;但对耕地变化的总作用大小依次为X_3>X_8>X_2>X_7。②X_2、X_7、X_8、X_3 4个驱动因子中,X_3对区域耕地面积变化影响极显著,说明农业人口是影响青海湖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最重要的因子。③X_3对Y主要为直接作用。X_2对Y的直接作用为-2.8166,通过其他驱动因子对Y的间接作用之和为2.7959,其绝对值大小无明显变化,说明总人口对耕地面积变化的直接作用是使耕地面积减少,间接作用则是使耕地面积增加,且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基本保持平衡(总作用为-0.0207),其原因可能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建设用地的增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而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农业人口的增多,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增加。X_8对Y的直接作用为-0.2919,通过其他驱动因子对Y的间接作用为0.56782。因此,牲畜商品率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作用主要为间接作用,这也与牲畜商品率本身的性质有关,而牲畜商品率主要表现为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调节机制。④决定程度分析表明,各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总作用大小依次为X_3>X_8>X_2>X_7。X_2对Y的直接作用为负(-2.8166),X_2与X_3共同对Y的相对决定程度最大,其次是X_3。说明在青海湖地区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和实施土地政策时,既要注意总人口,还应注意农业人口。在总人口增长的同时,适当控制农业人口,有利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决策系数大小依次为:ε>X_7>X_8>X_2>X_3,且X_7、X_8、X_2、X_3均小于0,故ε为主要决策变量,说明青海湖地区耕地面积变化除了农业人口、总人口、牲畜商品率、年末羊存栏数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需考虑,这些因子主要为国家宏观土地政策、地方经济调整和自然因子等。由偏相关分析可知:①X_3、X_8、X_2、X_7 4个因子中,除X_7对Y不显著外,X_3、X_2与Y呈极显著相关,显著水平为0,X_8与Y呈显著相关,显著水平为0.05453。②X_2与Y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青海湖地区总人口的增长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X_3与Y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该地区农业人口的增长会使耕地面积增多。该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青海湖地区人地矛盾、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十分严重;农业人口是影响青海湖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最重要的因子;市场机制对该区耕地利用变化的调节作用相对微弱;国家宏观土地政策、地方经济调整和自然因子等对研究区耕地利用变化影响巨大。

    2009年06期 v.10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5 ]
  • A/O工艺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研究(摘要)(英文)

    李卓坪;牛明芬;刘知远;侯迎;

    [目的]提供一种快速、稳定、高效的猪场废水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厌氧/好氧(A/O)反应器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试验,研究了A/O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的启动过程。启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厌氧(A)、好氧(O)段各自独立培养优势菌群。A/O反应器采用分别启动的方式在各自阶段性反应器中培养优势污泥,即O段好氧反应器先进水,O段运行方式为:曝气6 h,静沉1 h,闲置1 h,DO为0.15 mg/L左右。温度控制在(32±2)℃。出水再补充一定量葡萄糖后加入A段缺氧反应器。A段运行方式为:搅拌2 h,静沉1 h,闲置1 h,DO为3.00 mg/L左右;进水采用稀释15倍后的发酵液,当COD去除率达到80%并稳定运行14 d后,反应器中加入稀释倍数减少1倍的发酵液,直到COD和NH_4~+-N的去除率稳定在80%时认为此阶段完成。第二阶段,A、O联合启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继续对微生物培养与驯化。当进水的COD和NH_4~+-N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时,将两个阶段性反应器并二沉池连接起来,设定内循环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为2:1,停留时间为12 h,曝气量为0.50 m~3/h。溶解氧浓度为3~4 mg/L。将发酵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加入反应器,直到全部进水为发酵液,此阶段历时32 d结束。试验过程中需要分析的项目及方法:COD,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NH_4~+-N浓度,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NO_3~--N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DO,DO测定仪测量;pH值,便携式pH计测量;温度,水银温度计测量。[结果]当温度为(32±2)℃,回流混合液比和回流污泥比分别为2和1,O段曝气量为0.5 m~3/h时,通过50 d的实际运行,COD、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87%和89.31%,表明反应器启动过程完成。[结论]可为猪场厌氧发酵液无害化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借鉴。

    2009年06期 v.10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 冬季北疆一次转折性寒潮天气分析(英文)

    白惠星;肖书君;肉孜·阿基;秦贺;

    受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槽结合东移的影响,2009年2月10日午后~12日夜间,北疆、东疆出现了强降温和明显的降雪天气,北疆大部地区、东疆地区达寒潮,阿勒泰为强寒潮。此次寒潮天气后,北疆地区从前期的温高少雪转为多雪低温时段。分析此次寒潮天气,发现2月份100 hPa极涡的活动存在异常。100 hPa的极区环流经历了一波(极涡绕极型)转二波(极涡偶极型)和二波偏东转正二波的演变过程,为此次转折性寒湖天气的产生提供了高层大气环流背景。同时100 hPa极涡活动的异常也导致了半球范围内500 hPa环流发生调整。大西洋沿岸低槽加深,欧洲高压脊发展东移,导致西西伯利亚低压槽在南下过程中与中亚低槽结合,"突变"加强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同时高低空流场分析表明:北风带的偏北气流起到了向该区输送冷空气的动力作用,而南支上的西南气流起到了向该流场区输送暖湿热能作用,2个作用的结合,使位势不稳定且能量增加,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这是新疆产生冬季大降水天气的动力条件。同时,2月10~11日,700 hPa层上,温度露点差场在中亚到北疆地区有大片的高湿区,500 hPa上,该区域有多个站T-Td<4℃,中亚槽为该区西部至天山中部地区的明显降雪起到重要作用。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强烈的冷平流输送及冷暖平流梯度和较充沛的水汽也在此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06期 v.10 159-16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两种中国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摘要)(英文)

    陈哲;臧海佳;

    [目的]评价高空天气报资料和高空气象月报资料的优劣,为高空科研工作选择基础资料提供依据。[方法]以记录条数为计量单元,使用记录条数偏差率统计2种资料的完整性,并对资料的完整性、数据质量状况进行比较。利用2种资料分别绘出2次探空温度曲线,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①高空气象月报表各规定层资料的记录条数均多于高空天气报资料,2种资料的记录条数偏差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加大,1991~2005年间的约72.08万次探测中,高空气象月报表比高空天气报资料共计多出了870 574条规定层记录。②比较2种资料中相对应的同一组探测资料发现,1991~2005年的规定层和特性层温度资料偏差超过1℃的记录比率分别为0.77%和0.34%,规定层高度资料偏差超过10m的记录比率为1.02%。2种资料差异全部为高空天气报资料错误,而大部分错误由发报过程中的电码出错造成。③比较2种资料的探空温度曲线可以看出,由于记录条数增加,高空气象月报表资料反映出许多高空天气报资料无法体现的温度垂直廓线的细节。[结论]相对于高空天气报资料,高空气象月报表更能体现我国高空天气真实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可以为边界层等高空科研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2009年06期 v.10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红碱淖湖泊近50年来的环境变化分析——以湖泊沉积记录数据为依据(英文)

    李双;陈硕;张家武;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5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50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又经历了迅速扩张(A1阶段,1957~1969年)、基本稳定(A2阶段,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A3阶段,1990~1996年)3个亚阶段。A1阶段:这个时期粘粒和粉沙含量变化不明显,但粗颗粒含量减少、平均粒径变细,有机质含量在波动中上升,另外,这期间的TOC含量总体上略有上升。TOC含量的变化,除与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呈极好的负相关外,与平均粒径的变化也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平均粒径较细时TOC含量也较高。A2阶段:这一时期平均粒径值较稳定(1983~1984年除外),各粒径含量虽然仍呈波动性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TOC与碳酸盐仍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含量较A1阶段均略有增加。A3阶段:入湖颗粒中粉沙、粗颗粒含量均下降,以粘土为主,平均粒径减小,碳酸盐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说明气候偏干,流域生产力下降、入湖径流减少,水动力较弱,湖泊萎缩,面积减小。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2009年06期 v.10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8 ]

农业信息

  • 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初探(英文)

    娜日苏;格根图;德勒格日玛;

    运用ISI921VF-256型地物光谱仪对内蒙古西乌旗哈日根台镇赛温都嘎查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的草群、裸地等进行光谱数据的提取,获得其反射率光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草甸草原草地群落的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450和675 nm左右的蓝光和红光区形成吸收谷,反射率一般为5%~10%和10%~15%;570 nm左右的绿光区为反射峰,反射率一般为10%~20%;在近红外波段呈现强烈的反射,700~760 nm,光谱反射值随波长的增加而急剧升高,反射曲线陡而接近于直线的形态,从760nm开始,光谱反射值缓慢增加,反射率一般为25%~35%;裸地的反射曲线在可见光区高于草地群落,在近红外区低于草地群落;在不同退化梯度下,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强而增强;在同一退化梯度下,大针茅群落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冷蒿群落,而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冷蒿群落;草甸草原的不同地物具有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并随着退化程度的变化表现一定的差异。

    2009年06期 v.10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 基于尺度推绎法的生态脆弱区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评价(摘要)(英文)

    何英彬;Luca Ongaro;王毅敏;

    [目的]对以生态脆弱及半干旱气候为典型特征的寿阳县进行农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研究区寿阳县的当地作物玉米、小麦、高粱和大麦,通过尺度推绎方法开展了传统及机械种植两种情景下的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尺度推绎在一个土地系统中完成,该系统由土地单元、土地面和土地点几级空间系统组成。并通过气候调整指数修正了IAO(意大利海外农业研究所)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4种作物种植适宜性出现了两极化现象:4种作物的最适宜等级(S1)和最不适宜等级(N2)在研究区占大部分地区。玉米、大麦和小麦在传统模式下更适宜耕作。[结论]未来的耕作政策应更加注重在非宜耕区实现耕地向林地与草地的转变,在宜耕区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注意提高牧民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以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2009年06期 v.10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6 ]
  • 合成孔径雷达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英文)

    唐鹏钦;姚艳敏;魏娜;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大幅面监测地物的特征,利用SAR在阴雨天气多、云量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开展水稻识别、监测和估产具有光学遥感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基于雷达对水稻进行识别和监测的研究多用ERS/SAR、RADARSAT/SAR、ENVISATASAR等,其多是以民用或军民两用为主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在用SAR数据监测水稻时,其后向散射系数来自4个方面:①入射波直接被水稻散射回去,即直接散射项(D-BS);②入射波经水稻层的散射到达水面后,经水面反射到水稻层,经水稻层衰减回到雷达(SRE);③入射波经水稻层衰减到达水面,经水面反射回到水稻层,经水稻层散射回去(ERS);④入射波经水稻层衰减到达水面,经水面反射到水稻层,经水稻层的散射改变方向下行,再次经水面反射到水稻层,并经水稻层的衰减后回到雷达(W-R-W)。其中,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来源是SRE项和ERS项。SAR数据后向散射系数不仅要受到水稻物候期、植株高度、生物量、含水量等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入射角、波段、极化方式等的影响。一般地,水稻后向散射系数总体上是先随水稻生长增大,然后略有下降;水稻生长早期,后向散射系数随入射角波动的幅度较小,在水稻生长后期,后向散射系数随入射角波动的幅度变大,波动起伏次数增加;L波段和C波段的后向散射系数表现基本类同,但值要小很多,X波段则与L、C波段的表现相差较大。已有研究中大部分采用同极极化方式的后向散射系数作为研究对象。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比较平滑,H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比较复杂。随着雷达卫星技术的发展,多极化、多模式、特殊波段将更能突出星载SAR的优势,拓宽SAR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分析、识别和检测目标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2009年06期 v.10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卷首语

    <正>2009年是《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快速发展的一年,刊物由普通的农业科技综合类期刊成长为有影响的国际化期刊。回首2009,刊物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2009年06期 v.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Instrucions for Authors

    <正>In 2009,Agriculturtal Science & Technology's full-texts have been included by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of the search tools AGRIS.AGRIS is 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It was creat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in 1974,to facilitate informa-

    2009年06期 v.1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